棋逢敌手

Thursday, May 5, 2011

《诗经·国风·邶风·泉水》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
有怀于卫,靡日不思。
娈彼诸姬,聊与之谋。
出宿于泲,饮饯于祢。
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出宿于干,饮饯于言。
载脂载舝,还车言迈。
遄臻于卫,不瑕有害?
我思肥泉,兹之永叹。
思须与漕,我心悠悠。
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注释
毖(音必):泉水涌流。
淇:淇水。
娈:美好的样子。
诸姬:同姓之女。
聊:一说原,一说姑且。
泲(音子)、祢(音米)、干、言:均为地名。
行:指嫁。
载:发语词。
脂:涂车轴的油脂。
辖:车轴两头的金属键。
还车:回转车。
迈:远。
遄(音专):疾速。
臻:至。
瑕:远也。
肥泉、须、漕:皆卫国的城邑。
肥泉:同出异归。
写:除也。与卸音义同。


译文
泉水清清汩汩流, 一直流到淇水里。
思念卫国我故土, 没有一天不相思。
同嫁姬姓好姑娘, 要和她们细商量。

出门曾在泲地住, 还在祢地饯过行。
姑娘出嫁到远方, 远离父母和兄弟。
回家问候姑姑们, 还有我的大姐姐。

出门曾在干地住, 还在言地钱过行。
涂上车油上好轴, 坐上大车回家里。
很快就能到卫国, 应当不会有意外。

思念卫国的肥泉, 不禁抚心长感叹。
思念故乡须和漕, 心中愁思剪不断。
驾上大车去出游, 聊以宣泄心中愁。



出处典故
极短篇
重点就是讲卫文公复国的故事。
在复国过程中,他为了达到邦交关系,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领国。
这首诗就是卫文公的女儿写的:p

长篇原文
卫宣公的女儿许穆夫人怀念亲人,思慕祖国的诗篇。

卫文公原名叫姬辟疆,可有人说:辟疆这样的名字是天子才能取的,诸候之子怎么能叫辟疆呢?
吓得他的父亲昭伯顽赶忙把他的名字给换成了燬,叫个姬燬。

懿公九年时,翟人伐卫,懿公当下命令军队去抵挡,没想到兵士和军官大臣们都对他说:
你不是平时最喜欢鹤吗?你让鹤去打翟人吧!
大伙儿一哄而散,翟人很快就攻进了卫都,杀死了懿公。

原来这懿公平日里喜欢养鹤,且荒淫无耻到了极点,常使一帮子宫女裸体沾羽的扮鹤状,供他淫乐,国事也就日趋式微了,加之卫国的百姓本来就恨他的父亲卫惠公谗言害死了太子彶,才有了卫国几十年来的战乱。
因此翟人打来后,非但没人帮懿公,倒是有很多的卫人给翟人帮忙带跑找人,找卫懿公的后人除个干净。

姬燬跑的快,事发后赶快跑到了齐国辟难,辟疆是没有的了,改辟难了。

逃亡的卫人听说懿公死了,懿公的后人也没了,就立了公子申为卫戴公,公子申是卫宣公的后人,姬燬的哥哥。

这戴公也就是代理一段时间了,等到卫人对卫懿公的火气都消掉了不少后,他就死了;
他一死,卫人们放眼国中,就再也找不到卫武公的后人了。
想想那时卫国有强盛,看看现在国破的惨状,卫人们都很伤心的。
正无奈时有人打听到了姬燬是在齐国,就派人去齐国迎回了姬燬,让他做了卫文公。

这卫文公做的,比起以前的各代卫公们,就显的很可怜了,连个都城都没有的。
可姬燬经历了很多艰难困苦后,明白了世道的艰难和民心的可贵,加上脑子也很灵活聪明的,他轻赋平罪,与民同劳同苦,也就赢得了民心,卫人在他的身旁也就越聚越多了。

卫国自州吁之乱后几十年动乱不已,自卫文公被立后显一点平稳的趋向了。

为复国,卫文公去找了许穆公的夫人、卫懿公的妹妹,许夫人被打动后,就奔走呼号,请各诸侯国主持公道,帮卫复国,终于打动了齐桓公,齐恒公派无亏公子率兵打跑了翟人,并在楚丘建起了新的卫都。

这时的卫国怎么也不能和卫武公时的卫国相比了,周围以前的小国蔡与宋的,都成了相对的大国了;
卫文公一边励精图治,一边睦邻友好,把自已的亲妹子嫁与了宋桓公。

十六岁的姬燕儿就这样去了宋国,在举目无亲的异国他乡,那种思乡的情怀常使她痛苦的不勘。



赏析
重点:就是说思乡罢了咯~
下面废话可以无视……

这是一首出嫁女子的思乡曲。

思乡是对家园的依恋。
谁都会说家乡好。这是人类普遍的心态。
衡量家乡好的标准,显然不是物质条件,而是那份梦绕魂牵的亲情。
家乡可能很穷,很落后,很寒伧,没有丰富的物产 和妩媚的山水,但这些对思乡人来说都不重要,都可以被忽略。

重要的是,生于斯、长于斯、铭刻在心灵深处的人生体验,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可割舍的亲情。
这些体验和亲情对个人来说一生只有一次,既不可重复,也不可替代。
哪怕是一些极小的细节,比如曾经采摘邻居的花朵而遭到责骂,背着父母下河洗澡,爬上屋顶恶作剧,放学路上漫无目的地游荡和东张西望,都可能随着岁 月的流逝而在脑海里突现出来,变成思乡恋情中的一部分。

家园感可以说是人类心灵中最为持久和强烈的冲动的来源。
久居家园不容易体验到这种冲动的强烈程度,也难以对思乡愁绪有深切的感触。
一旦脱离家园,或者丧失家园,方才体会到家园的可亲可爱。
游子思家,古今中外皆然,也是文学艺术表现的永恒主题。
失去家园,既是失去了肉体的寄居之所,同时也是失去了情感的寄托和精神的归依。
犹太民族为重建失去的家园,忍辱负重,历尽坎坷,奋斗了三千年,为此付出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牺牲。
可见,无论对一个民族来说,还是对一个人来说,都不可能一日无家园。即使没有实际存在的家园,必定会有心目中既神圣又可亲的家园。

有家不能回的忧愁,丝毫都不亚于无家可归的悲哀。
在人遭受痛苦磨难的时候,家园家乡常常取代神灵上帝而成为人们精神上的支柱和依靠,成为人们在痛苦磨难中坚持下去、与之抗争的力量源泉之一。

陈震《读诗识小录》评曰:
“全诗皆以冥想幻出奇文,谋与问皆非实有其事。”
陈继揆《读诗臆补》也说:“全诗皆虚景也。因想成幻,构出许多问答,许多路途,又想到出游写忧,其实未出中门半步也。东野《征妇怨》‘渔阳千里道,近如中门限。中门逾有时,渔阳常在眼’,即此意。犹杜工部所谓‘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也。”
对此诗以幻写真,通过虚无缥缈的描写衬托主人公真切深沉的思念的艺术手法赞赏备至。
确实此诗“波澜横生,峰峦叠出,可谓千古奇观”(戴君恩《读诗臆评》)。

2 comments:

  1. 猪呆,这篇很浅白了耶……
    话说教师节你们班做啥?


    魂~

    ReplyDelete